白花蛇
- 《本草纲目》:白花蛇
- 《本草备要》:白花蛇
- 《本草乘雅半偈》:白花蛇
- 《本草从新》:白花蛇
- 《本草撮要》:白花蛇
- 《本草蒙筌》:白花蛇
- 《本草求真》:白花蛇
- 《本草衍义》:白花蛇
- 《本草择要纲目》:白花蛇
- 《本经逢原》:白花蛇
- 《得配本草》:白花蛇
- 《冯氏锦囊秘录》:白花蛇
- 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白花蛇
- 《外科全生集》:白花蛇
- 《医学入门》:白花蛇
- 《药性切用》:白花蛇
- 《玉楸药解》:白花蛇
- 《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》:白花蛇
- 《证类本草》:白花蛇
《本草纲目》:白花蛇
「释名」蕲蛇、褰鼻蛇。
「气味」(肉)甘、咸、温、有毒。
「主治」
1、风瘫、疠风、疥癣。用白花蛇肉四两(酒炙),天麻七钱半,薄荷、荆芥各二钱半,共研为末,加好酒二升、蜜四两,熬成膏。每服一碗,酒送下。一天服三次,服后须在暖处出汗,十日后可见效。此方名“驱风膏”。除本方外,还有“世传白花蛇酒”、“瑞竹白化蛇酒”、“濒湖白花蛇酒”等,亦治各种风疾。
2、大订风及一切风疮。用白花蛇、乌梢蛇、土蝮蛇各一条,酒泡过,取肉晒干,加苦参头末四两,共研为末,再加皂角一斤(切小,酒浸,去酒),一起在水中揉出浓汁,熬膏调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吸圣散煎汤送下。一天服三次,服后吃点稀饭压往。三日一浴,取叶,避风。此方名“三蛇愈风丹。”
3、刀漏瘰疬,遍发面腋,痒痛难忍,憎寒发热。用白花蛇在酒中泡过后取肉二两,炒干;生犀角一两二钱五分,研细;黑牵牛五钱,半生半烽;青皮五钱,各药共研为末,每取二钱,加腻粉五分,黎明时以糯米汤调服。泻下恶物。即为有效。十日一服,可绝病根。忌发物,此名“三因白花蛇散”。
4、痘疮黑陷。用白花蛇连骨炙。勿令炙焦,取三钱,加大丁香七枚,共研为末。每服五分,水和淡酒送下,有特效。不久,身上发热。疮主红活。此方名“托痘花蛇散”。
《本草备要》:白花蛇
宣,祛风湿
甘咸而温。蛇善行数蜕,如风之善行数变,花蛇又食石南(食石南藤花、叶。石南辛苦,治风),故能内走脏腑,外彻皮肤,透骨搜风,截惊定搐。治风湿瘫痪,大风疥癞(《开宝本草》云∶治中风口眼 斜,半身不遂。《经疏》云∶前症定缘阴虚、血少、内热而发,与得之风湿者殊。料白花蛇非所宜也,宜辨。凡服蛇酒药,切忌见风)。出蕲州。龙头虎口,黑质白花,胁有二十四方胜纹,腹有念珠斑。尾有佛指甲,虽死而眼光不枯。他产则否。头、尾有毒,各去三寸,亦有单用头尾者。酒浸三日,去尽皮、骨,大蛇一条只得净肉四两。
《本草乘雅半偈》:白花蛇
(宋开宝)
沸涌流动,宛如风行水上之涣象。觉明空昧相待成摇,故有风轮执持世界。
【气味】甘咸温,有毒。
【主治】主中风、湿痹不仁,筋脉拘急,口面 斜,半身不遂,骨节疼痛,脚弱不能久立,暴风瘙痒,大风疥癣。
【核】曰∶原出南地,及蜀郡诸山中,今唯蕲蛇擅名,即蕲地亦不易得。市肆与官司所取,多以江南兴国州者伪充之。蕲产者,龙头虎口;黑质白花;胁有二十四方胜;腹有十点念珠子;口有四长牙;尾上有一佛指甲;肠形如连珠;脊中有两肾。宗 云∶诸蛇鼻向下,此独鼻向上。埤雅云∶蛇以眼听,捕蛇者言,稍大者则易禁,以其耳目开疾,习于禁架也;
小者瞢然,则往往难禁矣。种类至多,唯乌蛇性善不噬物,白花者噬人有大毒。元稹长庆集云∶白花蛇毒人,毛发竖立,饮于溪水,则泥沙尽沸。唯蕲州白花蛇性少善,故入药取蕲产者为贵。时珍云∶喜嗜石楠花叶,尝从藤上获之,先撒沙土一把,则蟠曲不动,遂以报伏鸡藤,系首悬挂, 刀破腹,去其肠肚,下置水一盂,则反尾自涤其腹。盖护创耳。乃以竹枝随其蟠曲,签定盘系,炕上焙干。尔雅翼云∶蛇死目皆闭,唯蕲州者,目开如生,舒蕲两界者,则一开一闭,此理之不可晓者。土人云∶欲识真伪,悬蛇于酒瓮,或缸上,注酒数斗,酒即沸涌流动,若磁石之 铁,琥珀之拾芥然。否则形色虽备,亦无力也。土人仅饮此酒,亦获大益,得此品用供药物,功力真无限量矣。雷公云∶蛇性窜,能引药至于有风疾处。故能治风。时珍云∶风善行数变,蛇亦善行数变,白花蛇,又喜食石楠,所以能透骨搜风,截惊定搐,为风痹要药。取其内定脏腑,外彻皮肤,无处不到也。修事,去头尾,春秋酒浸三宿,夏一宿,冬五宿,炭火焙燥,如此三次。用砂罐盛贮,埋地中一宿,取出去皮骨,取肉用即用此修事法,密封收贮,可经久不坏;若连皮骨,或着湿霉,则易蛀朽败矣。
【 】曰∶蛇字,古但作它耳。从虫而长,象冤曲垂尾形古草居患蛇,故相问无它乎。
今之字旁加虫,而变其音,考工记以为纡行之属,故退食委蛇,亦用蛇字。蛇性窜疾,独居处隐僻,禀随风重巽之体用,风大动静之本性,故身形端直而象甲,尾甲纡行而象乙。虽标甲胆乙肝之木行,复具时四,干十,枚十二,节二十四之全数者也。埤雅言∶蛇以眼听。尔雅翼言蛇死目皆闭,蕲产者目开如生,舒蕲两界者一开一闭,此理之不可晓者。然肝开窍于目。庄周云∶蛇怜风,风怜目,故蛇听以眼。精专于目,蕲东南也,具巽位之生成,故至死不变耳。埤雅言蛇盘向壬,壬北方也。又言十二子辰为龙,巳为蛇,巳六阳具,不为龙而为蛇者,龙至此而亢,宜为蛇而已。然壬固位北,而蛇不归坎,此以丁向壬,丁壬合而化干之风木;亥向巳,巳亥对而待枝之风木;岂能至此而亢,宜为蛇而巳。故蛇有两肾,左曰水脏,亥枝之阴水;右曰火脏,壬干之阳水。有壬巳,则有丁亥;有流行,则有对待;有干木,则有枝木矣。又不独精专胆窍,且精专胆腑。观蚺蛇胆随日转,上旬在头,中旬在心,下旬在尾。更有应胆,击首则应首,击尾则应尾,击左右则应左右,取而还生者应胆也,精专肝胆,斯足征矣。更观 蛇雄鸣上风,雌鸣下风而化成形,游于雾露,乘于风雨,行非千里不止。
禀随风重巽之体用,风大动静之本性,亦足征矣。先人云∶蛇禀风性,白花者更秉金制,则凡风力有所不逮动摇失矣。用益风大之力,仍相待成摇,互持四大中者,莫良于此。是以力主中风,微则痹闭不仁,或瘙痒,或疥癣,甚则暴风,大风,或筋脉拘急,骨节疼痛,或口面斜,半身不遂,或脚弱不能久立。此皆风气通于肝,肝脏筋膜之气也。大筋聚于节,筋骨相亲着也。所谓微则侮己所胜之土,埃土飘扬,丘陵崩溃,甚则病已所赋之形,草木摇落,摧拉倾仆者是也。
《本草从新》:白花蛇
宣、祛风湿.
甘咸温.有毒.蛇善行数蜕.如风之善行数变.花蛇又食石楠.(石楠辛苦、治风.)故能内走脏腑.外彻皮肤.透骨搜风.截惊定搐.治风湿瘫痪.大风疥癞.(马志开宝本草云∶治中风、口眼 斜、半身不遂.)走窜有毒.唯真有风者宜之.若类中风属虚者大忌.(经疏云、前证多缘阴虚血少、内热而发、与得之风湿者殊科、白花蛇非所宜也、宜辨.)凡服蛇酒药.切忌见风.出蕲州.龙头虎口.黑质白花.胁有二十方胜纹.腹有念珠斑.尾有佛指甲.虽死而眼光不枯.他产则否.头尾尤毒.各去三寸.亦有单用头尾者.酒浸三日.去尽皮骨.(有大毒.)大蛇一条.只得净肉四两.得火良.头、治癜风毒癞.
《本草撮要》:白花蛇
味甘咸温有毒.入手足太阴厥阴经.功专治风湿瘫痪.大风疥癞.类中风属虚者大忌.头治癜风毒癞.得火良.乌梢蛇.无毒力浅.功同白花蛇.或酥炙用.
《本草蒙筌》:白花蛇
味甘、咸,气温。有毒。虽有黔土,惟取蕲州。头长小角锋,尾生佛指甲。项绕真珠白点,背缠方胜花纹。因而得名,观之犹异。诸蛇鼻生向下,此独鼻向上生。(一名蹇鼻蛇。)诸蛇死闭眼睛,是则眼开如活。舒蕲连界上杀获,两眼则一闭一开。验此可辨伪真,据理诚难解悟。性毒善螫人足,中者辄自断之。补养已痊,木接代步。又常入人屋壁,腥臭气如烂瓜。人忽闻之,即忙辟逐。得者火上顿曝,务令透干;去净头尾骨皮,渍酒旋饮。止风痛甚速,性窜而然;去风毒弥佳,力倍故尔。(功力倍于诸蛇。)癞麻风、白癜风、髭眉脱落、鼻柱 坏者急求,鹤膝风、鸡距风、筋爪拘挛、肌肉消蚀者速觅。诸药力莫及者,悉能引达成功。 乌蛇气味甘平,性善而不啮物。色黑如漆,背有三棱。(如剑脊者尤良。
)尾细尖长,(能穿百钱百妙。)眼光不陷。主治功力略缓,种生各处甚多。依前制勿差,任为丸浸酒。若熬膏药,头尾多加。治诸风皮肤不仁,散瘾疹身体瘙痒。 金蛇身作金色,照日有光;多产宾澄州中,仅长尺许。炙黄煮汁可服,中金药毒能驱。 又种银蛇,亦解银毒。 蛇蜕畏酒磁石,择端午日才收。去翳膜明激双睛,止呕逆辟除诸恶。疗大人肠痔蛊毒,治小儿螈 惊痫。又火熬之,亦敷疮疹。
《本草求真》:白花蛇
(龙)搜风定搐
白花蛇(专入肝肾)。何以名为搜风定搐之品。不知蛇善数蜕。如风之善行数变。此蛇性窜尤急。又食石南藤。其藤辛苦治风。故能内走脏腑。外彻皮肤。透骨搜风。截惊定搐。并治风湿瘫痪。(筋脉弛纵坦然不举谓瘫。气血涣散不用为痪。)大疯疥癞。若阴虚血少。内热生风者。非其所宜。凡用蛇同糯米并曲造酒。服酒时切忌见风。并于开坛时须避其气。免致面目浮肿。以其峻厉之气。先有犯其清道也。疠风用大枫子仁服此而无效者。以其大枫子气燥伤血。服此血益受伤也!出衢州。龙头虎口。黑质白花。胁有二十四方胜。腹有念珠斑。尾有佛指甲。虽死而眼光不枯。他产则否。头尾有毒。各去三寸。亦有单用头尾者。酒浸三日。去尽皮骨。大蛇一条。只得净肉四两。乌梢蛇性善。不噬物。无毒。功用亦同。(眼光至死不枯。以尾细能穿钱者佳。重七钱至一两者为上。十两至一镒者中。大者力减。去头与皮骨。酒煮或酥炙用。)
《本草衍义》:白花蛇
诸蛇鼻向下,独此蛇鼻向上。背有方胜花纹,以此得名。用之去头尾,换酒浸三日,弃酒不用,火炙,仍尽去皮骨。此物毒甚,不可不防也。
《本草择要纲目》:白花蛇
(诸蛇鼻向下.独此鼻向上.背有方胜花纹.以此得名.头尾各一尺有大毒不可用.去皮骨.换酒浸三日.火炙去尽皮骨.此物甚毒.不可不防.炙过收之则不蛀.其骨刺须远弃之.伤人.毒与生者同也.)
【气味】
甘咸温有毒.(得酒良.)
【主治】
中风湿痹不仁.筋脉拘急.口面 斜.半身不遂.骨节疼痛.脚弱不能久立.暴风瘙痒.大风疥癣.治肺风鼻塞.浮风瘾疹.身上白癜风 疡斑点.通治诸风.破伤风.小儿风热急慢惊风搐搦.瘰 漏疾.杨梅疮.痘疮倒陷.蛇性窜.能引药至于有风疾处.故能治风.而花蛇又食石南.所以能透骨搜风.截惊定搐.为风痹惊搐癞癣恶疮要药.取其内走脏腑.外彻皮肤.无处不到.凡服蛇酒药.切忌见风.
《本经逢原》:白花蛇
甘咸温有毒。产蕲州者良,禁犯铁。凡用去头尾,酒浸,酥炙,火缓焙,去尽皮骨,此物甚毒,不可不防。胁有方胜,尾上有拂者真。
发明 蛇性窜,能引药至于风痰处,故能治一切风病。其风善行数变,蛇亦善行数蜕,所以能透骨搜风,为大风、白癜风、风痹、惊搐、癞癣恶疮要药,取其内走脏腑,外彻皮肤,无处不到也。阴虚血少内热生风者,非其所宜。凡服蛇酒药,切忌见风。开坛时须避其气,免致面目浮肿。凡疠风曾服过大枫子仁者,服白花蛇无效。
《得配本草》:白花蛇
一名蕲蛇
得酒良。
甘、咸、温。有毒。入足厥阴、手太阴经。治风淫末疾,(四肢为末。)透骨搜风,截惊定搐。其性善窜,能内走脏腑,外彻皮肤,引诸药直至于有风疾处。凡癞麻、鹤膝、鸡距,并宜治之。得丁香,治痘疮黑陷。(炙白花蛇三钱,大丁香七枚,为末,每服五分,水和淡酒下,神效。)
出蕲州。头尾有大毒,尾有爪甲,去头尾各一尺,酒浸五日,每日换酒,去酒埋于地下一宿,尽去皮骨,炙用。服之切忌见风。虚弱者禁用。
《冯氏锦囊秘录》:白花蛇
白花蛇,出蕲州龙头虎口,黑质白花,胁有二十四方胜纹,腹有念珠斑,口有四长牙,尾有佛爪甲,肠如连珠,眼光如生,产他处者,或两目俱闭,或一开一闭也。常居石南树上,食其花叶,石南辛苦治风,且生于土穴阴霾之处,禀幽暗毒 之气,故其味虽甘咸性则有大毒也。《经》曰∶风者善行而数变,蛇亦善行而无处不到,故能引诸风药至病所,透骨搜风,自脏腑而达皮毛,凡 风疥癣, 僻拘急,偏痹不仁,因风所生之症,无不藉其力以获瘥。同苦参、何首乌、葳灵仙、鳖虱、胡麻、天门冬、百部、蕤、漆叶、刺蒺藜,治 风并遍身顽痹疥癣。驱风膏,治风瘫 风,遍身疥癣,用白花蛇肉四两,酒润炙干,天麻七钱半,薄荷、荆芥各二钱半,为末,好酒二升,蜜四合,石器熬成膏,每服一盏,浸汤服,日三服,急于暖处出汗十日效。白花蛇酒,治诸风癣,用白花蛇一条,去头尾酒润,去皮骨取肉,绢袋盔之,蒸糯米一斗,安曲于缸底,置蛇于曲上以饭安蛇上,用物密盖三七日,取酒以蛇晒干为末,每服三五分,温酒下,仍以浊酒并糟作饼食之,尤佳。乌梢蛇,色黑如漆,尾细有剑,脊者良,气味所主并炮制治与白花蛇同,但性善无毒,而功亦浅耳,其头尾并骨,有大毒,须尽去之。
白花蛇,制宗雷公。渍酒旋饮,止风痛甚速,去风毒殊佳,癞麻风,白殿风、髭眉脱落,鼻柱塌坏,鹤漆风,鸡距风,筋爪拘挛,肌肉消蚀。凡诸药力莫及,悉能引达成功。凡服蛇药酒,切忌见风。类中风,虚弱人并所禁用。
主治(痘疹合参) 竹青蛇,性热,有毒。痘稠密无缝,遍身不起,用此以毒攻毒。
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白花蛇
味甘咸,性温有大毒,入肺肝二经。主肺风鼻塞,去瘾疹浮风,四肢不仁,骨节疼痛,口眼?斜,半身不遂,癞麻风,白癜风,髭眉脱落,鼻柱塌坏,鹤膝风筋骨拘挛。凡使须火烧一尺砖令通红,醋沃之使热气熏蒸,将蛇头尾各一尺,去净置砖上,以盆覆一宿,如此三过,去骨取肉用,亦以眼不陷者为真。
按∶白花蛇专主皮肤之风,肺主皮毛,肝为风水,故都入之。然服之者,瞑睡一昼夜方醒,善螫人,中足者,辄自断之,补养已痊。木接代步,不然令人死,其毒可知!然诸药不效者,独能引达成功,以其性窜,直领药力至于风处,所谓大毒之病,必用大毒之药以攻之是也。诸蛇鼻向下,惟此蛇鼻向上,背有方胜花纹,以此得名。愚谓凡用之,更须日日换酒,浸雷公云∶凡使用治风速于诸蛇,缘蛇性窜,即令引药至于有风疾处,故能治风。
《外科全生集》:白花蛇
(即蕲蛇)
鼻向上,有方腾花纹者佳。去头尾酒浸,除皮骨,炙则不蛀,治湿痒。
《医学入门》:白花蛇
白花蛇味甘咸温,疥癞诸风痹不仁,口眼 斜筋脉急,半身不遂复能伸。
诸蛇鼻向下,独此蛇鼻向上,背有方胜白花纹。主大风癞瘙痒,中风湿痹,骨节疼痛,脚弱不能久立。兼治肺风鼻塞。雷公云∶蛇性窜,能引药至有风处耳。出蕲州,眼如活不合,尾上有佛指甲,腹上有念珠迹者真。
有大毒,宜去头尾各一尺,取中段酒浸三日,去酒炙干,去皮骨。
《药性切用》:白花蛇
甘咸性温,搜风透骨,定搐截惊。治瘫痪、疥癞。去尽皮、骨、头、尾,酒炙,非有毒不可轻用。头∶治瘢风毒癞。
《玉楸药解》:白花蛇
味咸,微温,入足厥阴肝经。通关透节,泻湿驱风。
白花蛇穿经透骨,开痹搜风,治鼻口喎斜、手足瘫痪、骨节疼痛、肌肤麻痒、疥癞风癫之证。
中风病因木郁风动,血燥筋枯,外风虚邪表闭,筋缩四肢而成。而木郁之由,全缘水寒土湿,生发不遂。
白花蛇外达经脉,则益其枯燥,内行藏府,不能去其湿寒,非善品也。庸工习用诸方,标本皆背,无益于病而徒杀生灵,其无益也。读柳子厚《捕蛇》之篇,至可伤矣。
《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》:白花蛇
味甘咸,温,有毒。主中风,湿痹不仁,筋脉拘急,口面 斜,半身不遂,骨节疼痛,大风疥癞及暴风瘙痒,脚弱不能久立。《药性论》云∶君。主治肺风,鼻塞,身生白癜风,疡,斑点及浮风,瘾疹。《图经》云∶治风,速于诸蛇。然有大毒,头尾各一尺尤甚,不可用。只用中断干者,以酒浸去皮骨,炙过收之,不复蛀坏。其骨须远弃之,不然刺伤人与生者殆同。又治疥癞遍体,诸药不能及者。生∶南地。
《证类本草》:白花蛇
(白花蛇_图缺)
味甘,咸,温,有毒。主中风,湿痹不仁,筋脉拘急,口面 斜,半身不遂,骨节疼痛,大风疥癞及暴风瘙痒,脚弱不能久立。一名褰鼻蛇,白花者良。生南地及蜀郡诸山中。九月、十月采捕之,火干。(今附)
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∶白花蛇,君。主治肺风鼻塞,身生白癜风, 疡斑点及浮风瘾疹图经曰∶白花蛇,生南地及蜀郡诸山中,今黔中及蕲州、邓州皆有之。其纹作方∶胜白花,喜螫人足,黔人有被螫者,立断之。补养既愈,或作木脚续之,亦不妨行。九月、十月采捕之,火干。治风速于诸蛇。然有大毒,头、尾各一尺尤甚,不可用,只用中断。干者以酒浸,去皮骨,炙过收之,不复蛀坏。其骨须远弃之,不然刺伤人,与生者殆同。此蛇入人室屋中,忽作烂瓜气者,便不可向,须速辟除之。黔人有治疥癞遍体,诸药不能及者,生取此蛇中剂,火烧一大砖,令通红,沃醋,令热气蒸,便置蛇于上,以盆覆宿昔,如此三过,去骨取肉,以五味,令过熟,与病者顿啖之,瞑眩一昼夕乃醒,疮 随皮便退,其人便愈。用干蛇,亦以眼不陷为真。
雷公云∶凡使,即云治风。元何治风?缘蛇性窜,即令引药至于有风疾处,因定号之为使。
凡一切蛇,须认取雄雌及州土。有蕲州乌蛇,只重三分至一两者,妙也。头尾全、眼不合、如活者,头上有逆毛,二寸一路,可长半分以来,头尾相对,使之入药。彼处若得此样蛇,多留供近,重二两三分者,不居别处也。《干宁记》云∶此蛇不食生命,只吸芦花气并南风,并居芦枝上,最难采,又不伤害人也。又有重十两至一镒者,其蛇身乌光,头圆尾尖,逻眼目赤光,用之中也。蛇腹下有白肠带子一条,可长一寸以来,即是雄也。采得,去之头兼皮、鳞、带子了,二寸许锉之。以苦酒浸之一宿,至明漉出,向柳木炭火焙之令干,却以酥炙之,酥尽为度。炙干后,于屋下巳地掘一坑,可深一尺以来,安蛇于中一宿,至明再炙令干,任用。凡修事一切蛇,并去胆并上皮了,干湿须酒煮过用之。孙真人云∶四月勿食蛇肉,害人。太平广记赵延禧云∶遭恶蛇所螫处,贴蛇皮,便于其上炙之,引去毒瓦斯,即止。
衍义曰∶白花蛇,诸蛇鼻向下,独此蛇鼻向上,背有方∶胜花纹,以此得名。用之去头、尾,换酒浸三日,弃酒不用,火炙,仍尽去皮、骨。此物毒甚,不可不防也。
常见疾病
虚劳| 香港脚| 痿| 金疮| 带下| 消渴| 鼓胀| 头痛| 温热| 疟| 痰饮| 不寐| 痰| 汗| 淋| 喘| 疹| 下血| 霍乱| 胎前| 腰痛| 伤寒| 便血| 脾胃| 崩漏| 呕吐| 产后| 积聚| 血证| 暑| 火| 痹| 黄胆| 厥| 补益| 湿| 诸气| 胁痛| 肺痈| 伤食| 泄泻| 调经| 眩晕| 伤风| 关格| 脚气| 齿| 三消| 鼻衄| 杂病| 翻胃| 风| 麻木| 鼻| 赤白带下| 燥| 疮| 目病| 牙齿| 不能食| 中毒| 胞衣不下| 赤白痢| 小便不禁| 耳病| 赤白浊| 热病| 便毒| 安胎| 热| 血| 大便秘结| 目疾| 臂痛| 面病| 颠狂| 斑疹| 便闭| 赤白带| 鼻病| 变蒸| 积| 保产| 咳血| 痛| 产后腹痛| 诸血| 喘促| 调经论|常用药材
黄连| 人参| 附子| 半夏| 麻黄| 大黄| 石膏| 甘草| 桂枝| 茯苓| 生姜| 当归| 犀角| 柴胡| 龙骨| 鹿茸| 大枣| 黄芩| 雄黄| 何首乌| 吴茱萸| 阿胶| 干姜| 巴豆| 酒| 泽泻| 桔梗| 丹砂| 牛黄| 白术| 防己| 芍药| 朴硝| 葛根| 细辛| 竹叶| 升麻| 茗| 矾石| 牡蛎| 栀子| 丹雄鸡| 滑石| 木香| 菟丝子| 五味子| 沉香| 桑根白皮| 苦参| 白芷| 百合| 防风| 皂荚| 天门冬| 薏苡仁| 贝母| 浓朴| 牛膝| 麦门冬| 枳实| 槟榔| 食盐| 水银| 菖蒲| 蜀椒| 知母| 石斛| 泽兰| 胡麻| 桃仁| 云母| 甘遂| 羊角| 鳖甲| 猪苓| 杏仁| 石钟乳| 车前子| 肉苁蓉| 干地黄| 琥珀| 杜仲| 石硫黄| 羚羊角| 槐实| 连翘| 麝香| 龟甲| 海藻| 赤石脂| 枸杞| 乌头| 虎骨| 鸡| 磁石| 黄柏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