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魏
- 《本草纲目》:阿魏
- 《本草备要》:阿魏
- 《本草便读》:阿魏
- 《本草乘雅半偈》:阿魏
- 《本草从新》:阿魏
- 《本草分经》:阿魏
- 《本草分经》:阿魏
- 《本草撮要》:阿魏
- 《本草蒙筌》:阿魏
- 《本草求真》:阿魏
- 《本草图经》:阿魏
- 《本草择要纲目》:阿魏
- 《本经逢原》:阿魏
- 《得配本草》:阿魏
- 《冯氏锦囊秘录》:阿魏
- 《海药本草》:阿魏
- 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阿魏
- 《雷公炮炙论》:阿魏
- 《千金翼方》:阿魏
- 《外科全生集》:阿魏
- 《医学入门》:阿魏
- 《新修本草》:阿魏
- 《药性切用》:阿魏
- 《玉楸药解》:阿魏
- 《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》:阿魏
- 《证类本草》:阿魏
《本草纲目》:阿魏
「释名」阿虞、熏渠、哈昔尼。
「气味」辛、平、无毒。
「主治」
1、疝疼痛(败精恶血,结在阴囊,并非一般的偏坠)用阿魏二两,裹在醋和荞麦面作成的饼中,火上煨熟;另用大槟榔二枚,钻孔,乳行填满,也裹在荞面中煨熟;另用硇砂末一钱,赤芍药一两,各药一起糊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饭前服,酒送下。
2、脾积结块,用鸡蛋五个、职权魏五分、黄蜡一两,同煎化,分十次空心服,水送下。诸物不忌,腹痛无妨。十日后大便下血即愈。
3、腹内一般痞块。用阿魏五钱、五灵脂(炒令烟尽)五钱,共研为末,调狗胆汁和成丸子,如黍米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服唾液送下。忌羊肉醋面。
4、疟疾寒热。用阿魏、胭脂各一块、如豆大,研匀,调蒜膏敷虎口上。又方:用阿魏、丹砂各一两,共研为末,加米糊和成丸子,如皂角子大。每服一丸,空心服,参汤送下。
5、牙齿虫痛。用阿魏、臭黄,等分为末,加糊做成丸子,如绿豆在。每取一丸,棉裹纳入齿痛一侧的耳中,有效。
《本草备要》:阿魏
泻,消积,杀虫
辛平(一日温)。入脾胃。消肉积,杀细虫,去臭气(谚曰∶黄芩无假,阿魏无真。刘纯曰∶阿魏无真却有真,臭而止臭是为珍),解蕈菜,自死牛马肉毒。治心腹冷痛、疟痢(疟痢多由积滞而起),传尸、疳劳疰虫。出西番。木脂熬成,极臭。试取少许,安铜器一宿,沾处白如银,汞者真(人多以胡蒜白赝之)。用钵研细,热酒器上熏过入药。
《本草便读》:阿魏
阿魏(图缺)
化积有功于脾胃.杀虫独禀夫辛温.臭烈难闻.外消多效.(阿魏.出西番诸国.一云是树脂.一云是草根煎成.未知孰是.辛温气臭.入脾胃.消积杀虫.虽极臭而又能辟臭.凡口气腋气等证.皆可用之.然人之血气.闻香则顺.闻臭则逆.即使内外各方有效.而良药甚多.亦不必喜功生事也.)
《本草乘雅半偈》:阿魏
(唐本草)
【气味】辛平,无毒。
【主治】主杀诸小虫,去臭气,破症积,下恶气,除邪鬼蛊毒。
【核】曰∶出西番,及昆仑,今云南长河中亦有。与舶上者气味虽相似,只无黄色耳。
苗叶根茎,酷似白芷,或如草,或如木,此风土不同,禀质则异。咸属草类,非有草木两种也。同根捣汁,暴令干者次之。体气极臭,婆罗门谓之熏渠,又谓之哈昔泥。故西国持咒人则禁食。戎人则尝啖,谓能止臭,犹巴人之重负矾也。元时用充食料。根名稳展,用淹羊肉,转
【 】曰∶谚云,阿魏无真,言多伪也。雷公验法有三∶一以半铢置熟铜器中,经宿着处永如银色;一以一铢入五斗草自然汁内,次早尽作鲜血色;以一铢致柚子树上,其树立干。
验此三法,不唯真伪判然,功能亦昭然显著矣。谥法称克威健行曰魏,亦巍然独立貌也。阿,倚也,衡也,上倚下以取平,权轻重,度长短,故主诸疾,倚之各取其平,偏于幽独掩昧者,功能捷如影响。第臭恶特甚,巍然独立而世无偶,故君子必慎其独。
(极臭之物,当与极香同旨,故得以臭止臭,如入五浊恶世,转作香积国土。)
《本草从新》:阿魏
泻、消积杀虫.
辛平.入脾胃.消肉积.杀细虫.去臭气.谚云∶黄芩无假、阿魏无真、刘纯玉机微义云∶阿魏无真却有真、臭而止臭是为珍.)解蕈菜、自死牛马肉毒.治心腹冷痛.疟痢.(疟痢多由积滞而起.)传尸疳劳疰蛊.人之血气.闻香则顺.闻臭则逆.虚人虽有痞积.当先养胃气.胃强则坚积渐磨而消矣.不宜用此.臭烈更伤胃气.出西番.木脂熬成.极臭.试取少许.安铜器一宿.沾处白如银汞者真.(人多以胡蒜白赝之.)用钵研细.热酒器上 过入药.
《本草分经》:阿魏
辛平,入脾胃,消肉积,去臭气杀虫,臭烈伤胃,西番木脂熬成,今以胡蒜白伪之。
《本草分经》:阿魏
见脾和。
《本草撮要》:阿魏
味辛.入足太阴厥阴经.功专杀虫破症.辟瘟消瘴.得丹砂为丸能截疟.得灵脂黄狗胆治噎膈痞积.惟臭烈恐伤胃气.虚者须忌用.钵研细.热酒器上滤过入药.解蕈菜及自死牛马毒.
《本草蒙筌》:阿魏
味辛,气微热。无毒。出波斯国中,生阿虞木内。其木长八九尺,皮色青黄;四季花实俱无,叶如鼠耳。断其枝梗,汁滴如饴。久乃坚凝,遂名阿魏。《唐本》注云∶体性极臭而能止臭,亦为奇物也。色黑者力微,黄散者为上。但今市家,多煎蒜白假充,不可不细辨尔。凡使研作粉霜,热酒器上 过。置地待冷,入药随宜。去臭气杀诸小虫,下恶气破凡症积。辟瘟禁疟,却鬼驱邪。蛊毒能消。传尸可灭。
《本草求真》:阿魏
(香木)入脾胃消痞除秽
阿魏(专入脾胃)。出西番波斯国中。阿虞木枝梗汁。味辛。气平而温。且极臭烈。故书载能辟恶。又其味既兼辛与温。则气更活不滞。故书载治痞辟秽。是以温疟鬼魅。蛊毒传尸。恶气痞积等症。服之最为得宜。(王 百一选方治久疟。用真阿魏丹砂糊丸。人参汤下。)
但人血气。闻香则顺。遇臭则逆。故胃虚气弱之人。虽有痞积。但当温胃和气。俾痞自消。切勿用此臭烈以伤胃气。至辨真伪。则但取少许。安置铜器一宿。沾处白如银色者真。以真最属难得。古人已有黄芩无假。阿魏无真之说矣。用钵细研。热酒器上 过入药。
《本草图经》:阿魏
阿魏(图缺),出西蕃及昆仑,今惟广州有之。旧说苗、叶、根极似白芷。捣根汁,日煎作饼者为上,截根穿曝干者为次。今广州出者,云是木膏液滴酿结成。二说不同。谨按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云∶阿魏木,生波斯国,呼为阿虞木,长八、九尺,皮色青黄;三月生叶,似鼠耳,无花实;断其枝,汁出如饴,久乃坚凝,名阿魏。或云取其汁和米、豆屑,合酿而成,乃与今广州所上相近耳。
《本草择要纲目》:阿魏
(臭而止臭者.乃为真.验法有三.一以半铢安熟铜器中一宿.至明沾阿魏处白如银汞.无赤色.一以一铢置五斛草自然汁中一夜.至明如鲜血色.一以一铢安于柚树上树立干.便是真者.)
【气味】
辛平无毒.
【主治】
杀诸小虫.去臭气.破症积.除邪鬼蛊毒.解自死牛羊马肉诸毒.消肉积.祛传尸冷气.辟温治疟.
《本经逢原》:阿魏
辛温有毒。验真伪法,置熟铜器中一宿,沾处白如银色者为真。
发明 阿魏消肉积,杀虫,治癖积为主药。故能解毒辟邪,治疟痢,疳劳诸病。久疟用阿魏、朱砂等分为末,米糊丸皂子大,空心人参汤服一丸即愈。如痢用黄连木香汤下,盖疟亦多起于积滞耳,同麝香、硫黄、苏合贴一切块有效。然人脾胃喜芳香而恶臭烈,凡脾胃虚人虽有积滞,不可轻投。
《得配本草》:阿魏
辛,温。入足太阴、阳明经。辟臭气,破痞块,杀小虫,消蛊毒,化肉积,下恶气。得朱砂为丸,截疟。配蒌仁,治痢疾。配五灵脂、狗胆汁,治噎膈痞积。
阿虞木内之汁。置铜器一宿,沾处白如银汞者真。研细,热酒器上 过入药用。虚气作痞者禁用。
《冯氏锦囊秘录》:阿魏
禀火金之气兼得乎天之阳气,故其味辛,平,温而无毒,气味俱浓,阳也。入足太阴、阳明经,其气臭烈,故善杀虫辟恶,兼辛则走而不守,温则通而能行。为消痞除秽之要药。但脾虚弱之人,虽有痞积,当养胃气,胃强则坚积可磨而消矣,勿轻用此。
阿魏,波斯国中阿虞木枝梗汁,性臭而能去臭气,杀小虫,下恶气,破痞积,辟溢疟,却鬼驱邪蛊毒,能消传尸可灭。
按∶人之血气,闻香则顺,遇臭则逆,故胃虚气弱之人,虽有痞积,勿宜用此臭烈,更伤胃气。
《海药本草》:阿魏
谨按《广志》云∶生石昆仑国,是木津液,如桃胶状。其色黑者不堪,其状黄散者为上。其味辛、温。善主于风邪鬼注,并心腹中冷服饵。又云南长河中亦有阿魏,与舶上来者滋味相似一般,只无黄色。(《大观》卷九页17,《政和》页224,《纲目》页1379)
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阿魏
味辛,性微热无毒,入胃经。主破症积,下恶气,治霍乱,止腹疼,辟瘟禁疟,辟鬼祛邪,能消蛊毒,可灭传尸。
按∶阿魏辛热之性,与胃腑相宜,故独入之。产波斯国阿虞木内之脂也。《唐本》云∶体性极臭,而能止臭,亦奇物也。今市家多煎蒜白假充,不可不辨。真者置热铜器中一日夜,其沾阿魏处,白如银。
雷公云∶凡使多有讹伪,共有三验。第一验将半铢安于热铜器中,一宿至明,沾阿魏处,白如银汞,无赤色。第二验将一铢置于五方草自然汁中,浸一夜至明,如鲜血色。第三验将一铢安在树上,树立干,便是真。凡使先于净钵中研如粉了,于热酒器上蒸过,存入药中用之。
《雷公炮炙论》:阿魏
雷公云∶凡使,多有讹伪。其有三验∶第一验,将半铢安于熟铜器中,一宿至明,沾阿魏处,白如银,永无赤色;第二验,将一铢置于五斗草自然汁中,一夜至明,如鲜血色;第三验,将一铢安于柚树上,树立干便是真。
凡使,先于静钵中研如粉了,于热酒器上?过,任入药用。
《千金翼方》:阿魏
味辛,平,无毒。主杀诸小虫,去臭气,破症积,下恶气,除邪鬼蛊毒,生西蕃
《外科全生集》:阿魏
酒拌晒研,杀虫,解臭消痞,解死兽肉毒,肉积。
《医学入门》:阿魏
阿魏辛温消肉积,杀虫破癖祛瘟疫,治霍乱止心腹疼,食疟传尸与蛊毒。
阿曰呢,魏曰哒,西番语也。无毒。消肉积,化宿食,杀诸虫,破 瘕冷气,去臭气,下恶气,辟瘟疫,止霍乱,心腹冷痛,祛疟疾,除传尸邪鬼蛊毒,兼治小儿疳积,杀一切蕈菜毒。状如桃胶黄散,极臭而能止臭。
取半铢安熟铜器中一宿,至明沾处白如银者真。凡使,先于净钵中研粉了,于热酒器上 过用。
《新修本草》:阿魏
味辛,平,无毒。主杀诸小虫,去臭气,破症积,下恶气,除邪鬼蛊毒。生西蕃及昆仑。
苗、叶、根、茎酷似白芷。捣根汁,日煎作饼者为上,截根穿曝干者为次。体性极臭,而能止臭,亦为奇物也。(新附)
《药性切用》:阿魏
辛平气臭,入脾胃而善消肉积,杀诸般恶虫,去臭气。细研用。
《玉楸药解》:阿魏
味辛,气臭,入足太阴脾、足厥阴肝经。辟温御瘴,破积消癥。
阿魏辛烈臭恶,化血积血癥,固瘕(疒颓)疝,杀小虫,消疟母,辟温疫瘴疠之灾,解蘑菰牛马之毒。
阿魏生西番昆仑地,是木汁坚凝成冰,松脂渍胶,臭恶异常。炒研入碗,磁面崩损,成片而下,其克伐剥蚀之力,无坚不破,化癖磨癥,此为第一。但可入膏药敷贴,不宜汤丸服饵也。
炒焦,研细。
《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》:阿魏
味辛,平,无毒。主杀诸小虫,去臭气,破症积,下恶气,除邪鬼蛊毒。萧炳云∶今日煎蒜白为假者,真者极臭而去臭为奇物,今下细虫极效。日华子云∶热。治传尸,破症瘕冷气,辟温,治疟,兼主霍乱心腹痛,肾气,温瘴,御一切蕈、菜毒。生∶西蕃。
《证类本草》:阿魏
(阿魏_图缺)
味辛,平,无毒。主杀诸小虫,去臭气,破症积,下恶气,除邪鬼蛊毒。生西蕃及昆仑。
唐本注云∶苗、叶、根、茎酷似白芷。捣根汁,日煎作饼者为上,截根穿曝干者为次。
体性极臭而能止臭,亦为奇物也。(唐本先附)臣禹锡等谨按萧炳云∶今人日煎蒜白为假者,真者极臭,而去臭为奇物。今下细虫极效。段成式酉阳杂俎云∶阿魏出伽 国,即北天竺也。
伽 呼为形虞,亦出波斯国。波斯呼为阿虞。载树长八、九尺,皮色青黄。三月生叶,叶形似鼠耳。无花实。断其枝,汁出如饴,久乃坚凝,名阿魏。拂林国僧弯所说同。摩伽陀僧提婆言∶取其汁和米、豆屑合成阿魏。日华子云∶阿魏,热。治传尸,破症癖冷气,辟温治疟,兼主霍乱,心腹痛,肾气,温瘴,御一切蕈菜毒。
图经曰∶阿魏,出西蕃及昆仑,今唯广州有之。旧说苗、叶、根极似白芷。捣根汁,日煎作饼者为上,截根穿曝干者为次。今广州出者,云是木膏液滴酿结成。二说不同。谨按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云∶阿魏木,生波斯国,呼为阿虞。木长八、九尺,皮色青黄。三月生叶,似鼠耳,无花实。断其枝,汁出如饴,久乃坚凝,名阿魏。或云∶取其汁和米、豆屑,合酿而成乃与今广州所上相近耳。
海药云谨按《广志》云∶生石昆仑国。是木津液,如桃胶状。其色黑者不堪,其状黄散者为上。其味辛,温。善主于风邪鬼注,并心腹中冷,服饵。又云南长河中亦有阿魏,与舶上来者滋味相似一般,只无黄色。雷公云∶凡使,多有讹伪。其有三验∶第一验,将半铢安于熟铜器中一宿,明沾阿魏处白如银,永无赤色。第二验,将一铢置于五斗草自然汁中一夜,至明如鲜血色。第三验,将一铢安于柚树上,树立干便是真。凡使,先于净钵中研如粉了,于热酒器上 过,任入药用。千金翼∶尸疰恶气,阿魏治之,神效。别说云谨按阿魏,《补注图经》所说,合在木部,今二浙人家亦种,枝叶香气皆同而差淡薄,但无汁膏尔。
常见疾病
虚劳| 香港脚| 痿| 金疮| 带下| 消渴| 鼓胀| 头痛| 温热| 疟| 痰饮| 不寐| 痰| 汗| 淋| 喘| 疹| 下血| 霍乱| 胎前| 腰痛| 伤寒| 便血| 脾胃| 崩漏| 呕吐| 产后| 积聚| 血证| 暑| 火| 痹| 黄胆| 厥| 补益| 湿| 诸气| 胁痛| 肺痈| 伤食| 泄泻| 调经| 眩晕| 伤风| 关格| 脚气| 齿| 三消| 鼻衄| 杂病| 翻胃| 风| 麻木| 鼻| 赤白带下| 燥| 疮| 目病| 牙齿| 不能食| 中毒| 胞衣不下| 赤白痢| 小便不禁| 耳病| 赤白浊| 热病| 便毒| 安胎| 热| 血| 大便秘结| 目疾| 臂痛| 面病| 颠狂| 斑疹| 便闭| 赤白带| 鼻病| 变蒸| 积| 保产| 咳血| 痛| 产后腹痛| 诸血| 喘促| 调经论|常用药材
黄连| 人参| 附子| 半夏| 麻黄| 大黄| 石膏| 甘草| 桂枝| 茯苓| 生姜| 当归| 犀角| 柴胡| 龙骨| 鹿茸| 大枣| 黄芩| 雄黄| 何首乌| 吴茱萸| 阿胶| 干姜| 巴豆| 酒| 泽泻| 桔梗| 丹砂| 牛黄| 白术| 防己| 芍药| 朴硝| 葛根| 细辛| 竹叶| 升麻| 茗| 矾石| 牡蛎| 栀子| 丹雄鸡| 滑石| 木香| 菟丝子| 五味子| 沉香| 桑根白皮| 苦参| 白芷| 百合| 防风| 皂荚| 天门冬| 薏苡仁| 贝母| 浓朴| 牛膝| 麦门冬| 枳实| 槟榔| 食盐| 水银| 菖蒲| 蜀椒| 知母| 石斛| 泽兰| 胡麻| 桃仁| 云母| 甘遂| 羊角| 鳖甲| 猪苓| 杏仁| 石钟乳| 车前子| 肉苁蓉| 干地黄| 琥珀| 杜仲| 石硫黄| 羚羊角| 槐实| 连翘| 麝香| 龟甲| 海藻| 赤石脂| 枸杞| 乌头| 虎骨| 鸡| 磁石| 黄柏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