疠疡类症
《疠疡机要》:疠疡类症
(类症者与疠形状相似而所因不同也)
一两 如癣,搔痒久则脓水淋漓,或搔起白皮者,名肾脏风也,用四生散以祛风邪,用六味用羌活白芷散、加味逍遥散。气虚者,佐以补中益气汤加皂角刺、钩藤钩。血虚者,佐以八物汤加柴胡、牡丹皮或加味逍遥散兼服。
一肢体或腿臂腕间患 ,而游走不定者,赤曰赤游风。白曰白游风,为血虚阴火内动,外逍遥散、六味地黄丸。
一遍身或头面起疙瘩,或如霞片,或破而脓水淋漓,或痒痛寒热,乃肝火血虚也,用加味逍室也,用小柴胡汤加山栀、生地黄。血虚者,四物合小柴胡汤,病退,却用逍遥散,以健脾胃生阴血。此症多有因怒气而发者,治当审之。
一妇人肢体瘾疹疙瘩,搔破成疮,脓水淋漓,热渴眩晕,日晡益甚者,用四物汤加柴胡、山。若自汗盗汗,月水不调,肚腹作痛,用八珍汤、六味丸。若食少体倦,心忪盗汗,经闭寒热,用八珍汤,佐以加味逍遥散。若病久元气怯弱,用十全大补汤,佐以归脾汤。
一女子十三四或十六七,而天癸未至,或妇人月经不调,发赤 痒痛,此属肝火血热,用小柴胡汤加山栀、生地黄、牡丹皮、防风。
一生虫者,乃相火制金不能平木而化耳,非风邪所生也。但滋肾水生肝血,或佐以灸承浆之类,说见本症。
一敷砒霜,患处作痛,或腐溃,用湿泥频涂换之。若毒入腹,胸膈苦楚,或作吐泻,饮冷米醋一二杯即止,多亦无妨,生绿豆末、芝麻油俱可。
一敷贴雄黄药,闷乱或吐泻,用防己煎汤解之。
一服辛热药,而眉发脱落者,乃肝经血伤而火动,非风也,用四物汤、六味丸,以滋肝血、生肾水。
一服川乌、草乌等药,闷乱流涎,或昏愦呕吐,或出血吐血,用大豆、远志、防风、甘草,任用一味,煎汤解之。大凡服风药过多,皆宜用之,未应,急用甘草、生姜汁解。
一敷贴巴豆之药,患处作痛,肌肉溃烂,以生黄连为末,水调敷之。若毒入肉,吐泻等症,更以水调服一二钱,大小豆、菖蒲汁俱可。
一敷贴藜芦,毒入内,煎葱汤解之。
一服祛风克伐之药,呕吐少食,胸膈不利,或形气倦怠等症,用六君子汤以补阳气。若烦躁作渴,饮食不思,或晡热内热,面赤发热,用四物汤加参、术,以生阴血,余从各门治之。
常见疾病
虚劳| 香港脚| 痿| 金疮| 带下| 消渴| 鼓胀| 头痛| 温热| 疟| 痰饮| 不寐| 痰| 汗| 淋| 喘| 疹| 下血| 霍乱| 胎前| 腰痛| 伤寒| 便血| 脾胃| 崩漏| 呕吐| 产后| 积聚| 血证| 暑| 火| 痹| 黄胆| 厥| 补益| 湿| 诸气| 胁痛| 肺痈| 伤食| 泄泻| 调经| 眩晕| 伤风| 关格| 脚气| 齿| 三消| 鼻衄| 杂病| 翻胃| 风| 麻木| 鼻| 赤白带下| 燥| 疮| 目病| 牙齿| 不能食| 中毒| 胞衣不下| 赤白痢| 小便不禁| 耳病| 赤白浊| 热病| 便毒| 安胎| 热| 血| 大便秘结| 目疾| 臂痛| 面病| 颠狂| 斑疹| 便闭| 赤白带| 鼻病| 变蒸| 积| 保产| 咳血| 痛| 产后腹痛| 诸血| 喘促| 调经论|常用药材
黄连| 人参| 附子| 半夏| 麻黄| 大黄| 石膏| 甘草| 桂枝| 茯苓| 生姜| 当归| 犀角| 柴胡| 龙骨| 鹿茸| 大枣| 黄芩| 雄黄| 何首乌| 吴茱萸| 阿胶| 干姜| 巴豆| 酒| 泽泻| 桔梗| 丹砂| 牛黄| 白术| 防己| 芍药| 朴硝| 葛根| 细辛| 竹叶| 升麻| 茗| 矾石| 牡蛎| 栀子| 丹雄鸡| 滑石| 木香| 菟丝子| 五味子| 沉香| 桑根白皮| 苦参| 白芷| 百合| 防风| 皂荚| 天门冬| 薏苡仁| 贝母| 浓朴| 牛膝| 麦门冬| 枳实| 槟榔| 食盐| 水银| 菖蒲| 蜀椒| 知母| 石斛| 泽兰| 胡麻| 桃仁| 云母| 甘遂| 羊角| 鳖甲| 猪苓| 杏仁| 石钟乳| 车前子| 肉苁蓉| 干地黄| 琥珀| 杜仲| 石硫黄| 羚羊角| 槐实| 连翘| 麝香| 龟甲| 海藻| 赤石脂| 枸杞| 乌头| 虎骨| 鸡| 磁石| 黄柏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