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石榴
《本草纲目》:安石榴
「释名」若榴、丹若、金罂。
「气味」甘石榴:苦、酸、温、涩、无毒。酸石榴:酸温、涩、无毒。酸榴皮:酸、温、涩、无毒。
「主治」
甘石榴:咽喉燥渴,杀虫。
酸石榴:
1、肠滑久痢。有石榴一个,煅烟尽,出火毒一夜,研为末,以酸榴一块煎汤送下,神效无比。此方名:“黑神散”。
2、久泻不止。治方同上。
3、小便不禁。用酸石榴烧存性,无石榴时,可用枝烧灰代替。每服二钱,用柏白皮切、焙四钱,煎激发一碗,加入榴灰再煎至八成,空心温服。晚上再服一次。
酸榴皮:
1、赤白痢下。用酸榴皮炙黄为末,加枣肉或粟米饭和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服,米汤送下。一天服三次,如觉寒滑,可加附子、赤石脂各一倍。
2、久痢久泻。用陈酸榴皮,焙、研为末。每服二钱,米汤送下。有特效。
3、疔肿恶毒。以针刺肿毒四围,疮上盖石榴皮,四围贴一圈面,艾灸患处,以痛为度。灸后在疔上撒榴末,包裹好,隔夜能将诃根拔出。
4、肚子生疮(黄水浸淫,痒痛溃烂)。用酸榴皮煎汤,冷定后,每日搽洗,直至病愈。
酸榴根:
1、蛔虫病。有酸榴根一把,洗锉,加水三升煎取半碗,五更时温服尽,当打下虫一大团,虫患自此根绝。可食粥补身体。
2、女子经闭。用酸榴根一把炙干。加水二大宛浓煎为一碗,空心服。未通再服。
3、赤白下痢。治方同上。
《本草蒙筌》:安石榴
味甘、酸,无毒。原种本生西域,张骞为使得来。在处园林,栽为 饰。花开红者,结实味甘,可为果餍酒;花开白者,实结酸味,堪入药拯 。子啖生津,大能解渴。
过食损齿变黑,抑又损肺当防。壳亦单方,能禁精漏。治筋骨风住痛,及脚膝不能行步宜煎;疗赤眼目时流冷泪堪洗。尤染皓发,仍理虫牙。花瓣研吹鼻中,即止衄血神效。倘金疮未愈,和锻石捣敷。又东行根,取皮煎浓,杀寸白虫,蛔虫极妙。
(谟)按∶丹溪云∶榴者,留也。味酸,性滞。汁能恋膈成痰,病患固宜戒也。然观损齿、损肺之说,寻常人食多,亦受其害,况病者乎?
《本草衍义》:安石榴
有酸淡两种。旋开单叶花,旋结实,实中子红。孙枝甚多。秋后经雨则自坼裂。道家谓之三尸酒,云三尸得此果则醉。河阴县最多。又有一种,子白莹澈如水晶者,味亦甘,谓之水晶石榴。惟酸石榴皮合断下药,仍须老木所结及收之陈久者佳。微炙为末,以烧粟米饭为丸,梧子大,食前热米饮下三十至五十丸,以知为度。如寒滑,加附子、赤石脂各一倍。
《本经逢原》:安石榴
子甘酸,皮涩温无毒。
发明 榴味甘酸,具木火之象,故多食伤肺损齿,而生痰涎,其皮涩温,能治下痢滑脱。一种小者曰酸石榴,治痢尤捷。《千金》治痢方皆用之酸兼收敛,故能止下痢、漏精、崩中下血。《丹方》以酸石榴连皮子捣汁入姜茶煎,治寒热利。又久痢用榴皮烧灰,人参汤下,一钱屡验。榴花曝干研细吹鼻止衄最速,千瓣者更良,功在山茶花之上。
《名医别录》:安石榴
味甘、酸,无毒.主咽燥渴.损人肺,不可多食.其酸实壳,治下利,止漏精.其根,治蛔虫、寸白.
《千金翼方》:安石榴
味甘酸,无毒。主咽燥渴,损人肺,不可多食。
《新修本草》:安石榴
味甘、酸,无毒。主咽燥渴。损人肺,不可多食。其酸实壳,疗下痢,止漏精。其东行根,疗蛔虫、寸白。
石榴以花赤可爱,故人多植之,尤为外国所重。入药唯根、壳而以,其味有甜、酢,药家用酢者。其子为服食所忌也。
《证类本草》:安石榴
(安石榴_图缺)
味甘、酸,无毒。主咽燥渴,损人肺,不可多食。酸实壳,疗下痢,止漏精。东行根,疗蛔虫、寸白。
陶隐居云∶石榴,以花赤可爱,故人多植之,尤为外国所重。入药唯根、壳而已。其味有甜、醋,药家用醋者。子为服食者所忌。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∶子味甘、酸,其酸者尤能主涩肠,止赤白下痢。一方∶取汁止目泪下,治漏精。根青者,入染须方∶用。陈藏器云∶石榴本功外,东引根及皮,主蛔虫,煎服。子止渴。花、叶干之为末,和铁丹服之,一年变毛发为丹,亦铁粉之属是也。孟诜云∶石榴,温。多食损齿令黑。皮,炙令黄杵末,以枣肉为丸,空腹三丸,日二服。治赤白痢腹痛者。取醋者一枚并子,捣汁顿服。段成式酉阳杂俎云∶石榴甜者,谓之天浆,能理乳石毒。
图经曰∶安石榴,旧不着所出州土,或云本生本域。陆机与弟云书云∶张骞为汉使外国十八年,得涂林安石榴是也。今处处有之。一名丹若。《广雅》谓之若榴。木不甚高硕,枝柯附干息,折其条盘土中便生。花有黄、赤二色,实亦有甘、酢二种。
甘者可餐,酢者入药。多食其实,则损人肺。东行根并壳,入杀虫及染须发口齿等药。其花百叶者,主心热吐血及衄血等。干之作末,吹鼻中立瘥。崔元亮《海上方》疗金疮,刀斧伤破血流。以锻石一升,石榴花半斤,捣末,取少许敷上,捺少时,血断便瘥。又,治寸白虫东南引者良。水二升三合,煮取八合,去滓,着少米作稀粥,空腹食之,即虫下。又一种山石榴,形颇相类而绝小,不作房,生青、齐间甚多,不入药。但蜜渍以当果,或寄京下,甚美。
雷公云∶凡使皮、叶、根,勿令犯铁。若使石榴壳,不计干湿,先用浆水浸一宿,至明漉出,其水如墨汁。若使枝、根、叶,并用浆水浸一宿,方∶可用。肘后方∶治赤白痢,下水谷酸石榴皮烧赤为末,服方寸匕。百一方∶治疔肿,以针刺四畔,用灸,以痛为度。纳末敷上急裹,经宿连根自出。经验方∶治肠滑久痢急取出,不令作白灰,用瓷碗盖一宿出火毒,为肺。又方∶治耳聋法∶以八、九月取石榴一,开上作孔如球子大,留靥子,纳米醋满石榴中,却以靥子盖之,然后搜出, 灰火中烧面熟,药成。入少黑李子、仙沼子末,取水滴点耳内,不得辄转。脑中痛勿惊。如此三夜,又点别耳,根据前法,佳。又方∶粪前有血,令人面色黄。
石榴皮杵末,茄子枝汤下。斗门方∶治女子血脉不通。用根东生者取一握炙干,浓煎一大盏,服之瘥。妇人赤白带下同治。广利方∶治吐血,衄血。以百叶石榴花作末,吹在鼻中瘥。
石榴东引根一握,净洗细锉,用水三升,煎取半碗以下,去滓,五更一大团,永绝根本,一日吃粥补。古今录验∶治冷热不调,或下带水,或升汁,每服五合,至二升尽,即断。小儿以意服衍义曰∶安石榴,有酸、淡两种,旋开单叶花,旋结实,实中子红,孙枝甚多,秋后经雨则自坼裂。道家谓之三尸酒,云三尸得此果则醉。河阴县最多。又有一种,子白,莹澈如水晶者唯酸石榴皮合断下药,仍须老木所结及收之陈久者,佳。微炙为末,以烧粟米饭为丸,梧桐子大,食前热米饮下三十至五十丸,以知为度。如寒滑,加附子、赤石脂各一倍。
常见疾病
虚劳| 香港脚| 痿| 金疮| 带下| 消渴| 鼓胀| 头痛| 温热| 疟| 痰饮| 不寐| 痰| 汗| 淋| 喘| 疹| 下血| 霍乱| 胎前| 腰痛| 伤寒| 便血| 脾胃| 崩漏| 呕吐| 产后| 积聚| 血证| 暑| 火| 痹| 黄胆| 厥| 补益| 湿| 诸气| 胁痛| 肺痈| 伤食| 泄泻| 调经| 眩晕| 伤风| 关格| 脚气| 齿| 三消| 鼻衄| 杂病| 翻胃| 风| 麻木| 鼻| 赤白带下| 燥| 疮| 目病| 牙齿| 不能食| 中毒| 胞衣不下| 赤白痢| 小便不禁| 耳病| 赤白浊| 热病| 便毒| 安胎| 热| 血| 大便秘结| 目疾| 臂痛| 面病| 颠狂| 斑疹| 便闭| 赤白带| 鼻病| 变蒸| 积| 保产| 咳血| 痛| 产后腹痛| 诸血| 喘促| 调经论|常用药材
黄连| 人参| 附子| 半夏| 麻黄| 大黄| 石膏| 甘草| 桂枝| 茯苓| 生姜| 当归| 犀角| 柴胡| 龙骨| 鹿茸| 大枣| 黄芩| 雄黄| 何首乌| 吴茱萸| 阿胶| 干姜| 巴豆| 酒| 泽泻| 桔梗| 丹砂| 牛黄| 白术| 防己| 芍药| 朴硝| 葛根| 细辛| 竹叶| 升麻| 茗| 矾石| 牡蛎| 栀子| 丹雄鸡| 滑石| 木香| 菟丝子| 五味子| 沉香| 桑根白皮| 苦参| 白芷| 百合| 防风| 皂荚| 天门冬| 薏苡仁| 贝母| 浓朴| 牛膝| 麦门冬| 枳实| 槟榔| 食盐| 水银| 菖蒲| 蜀椒| 知母| 石斛| 泽兰| 胡麻| 桃仁| 云母| 甘遂| 羊角| 鳖甲| 猪苓| 杏仁| 石钟乳| 车前子| 肉苁蓉| 干地黄| 琥珀| 杜仲| 石硫黄| 羚羊角| 槐实| 连翘| 麝香| 龟甲| 海藻| 赤石脂| 枸杞| 乌头| 虎骨| 鸡| 磁石| 黄柏|